《黄石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 发布时间:2022-03-28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黄石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10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3000人(次)以上的残疾人享受了托养服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100%,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3000名以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

“十三五”时期,我市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全市6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实现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出台《黄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康复救助对象拓展到0至15岁残疾儿童。出台《黄石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创建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12家。出台《黄石市扶残助学管理办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均可按规定获得资助。国家级残疾人田径训练基地落户我市,市残联荣获“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我市残疾人工作者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编制背景”,第二部分为“总体要求”,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第五部分为“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

“编制背景”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市“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我市“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收入和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维度,设置了11项指标。

“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二是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三是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四是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条件。五是提高依法治理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六是坚持强基固本,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

“保障措施”部分,从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参与力量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部分,对规划具体实施和监测评估工作提出了要求。

三、《规划》特色亮点

《规划》在延续“十三五”时期扶残助残惠残政策的同时,结合省规划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谋划了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新项目。概括来说是“一二三四”。

围绕“一个主题”。围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平等包容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

抓住两条主线就是紧紧抓住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两条主线。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照护。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目标迈进,残疾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建成“三个中心”。一是确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起步、高水平运行。二是启动托养中心建设。为16至59周岁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社会适应性训练、辅助性就业等服务。三是积极谋划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作用,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习见习和就业创业,打造开放式、全要素、可复制的示范服务平台。

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康复服务水平提升。加大康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优质康复机构,加大康复专门人才培训。完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展基本康复服务内容。开发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低视力康复等新的精准康复项目。加强社区康复,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二是残疾人就业质量提升。依法推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预留岗位、定向招录,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制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奖励。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抢抓机遇,高质量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结合创文,组建多部门联合的无障碍建设督导队,加快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体验舒适的公共设施无障碍环境。四是残联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机制,强化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残联建设,实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全覆盖,进一步改善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工作环境,提高业务能力。